中共寧德市委、寧德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

來源:寧德市農業農村局 發布時間: 2023-07-25 17:26
加大字體 縮小字體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近日,中共寧德市委、寧德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公布如下: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根據黨中央、省委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福建對寧德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黨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強化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為建設農業強國貢獻寧德力量。

  二、主要措施

  (一)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

  1.全力抓緊抓好糧食生產。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加強縣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34.9萬畝以上,產量保持在47.8萬噸以上。深化“我在寧德有畝田”活動,推動認領、管理、購銷全鏈條全環節提質提效,力爭全市認領耕地3萬畝以上。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落實好糧食各項獎補政策。鼓勵各地開展水稻完全成本保險、野生動物危害疊加保險。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發展糧食生產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服務,做好化肥等農資生產儲備調運。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推進蔬菜大棚輪作水稻、茶果園間作套種糧食作物、低效茶果園退茶退果還糧,多渠道擴大糧食播種面積。擴大大豆和油料播種面積,抓好大豆增產增效示范片建設,積極發展大豆間作套種。支持木本油料發展,實施油茶生產三年行動,全年建設改造油茶基地3.05萬畝以上。

  2.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強化生豬產能調控,保持能繁母豬存欄7.9萬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170個以上。挖掘草食動物產業與種植業循環綠色發展模式,推廣蛋鴨籠養模式,穩步提升肉蛋奶供給水平。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大力發展冬春設施蔬菜、夏秋高山冷涼蔬菜,建設城市葉菜基地,促進蔬菜均衡供應。優化水果品種、熟期結構,適度提高加工鮮食兼用品種比重,發展采后商品化處理。穩步提升水產品總產量,拓展銷售渠道,保障水產品有效供給。統籌疫情防控和農產品市場供應,確保農產品物流暢通。提倡健康飲食,深入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推進全鏈條節約減損。

  3.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溫室大棚,推進老舊果蔬設施大棚改造提升。加快發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深入開展國家級、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推進畜禽規?;B殖場按標生產。推進傳統養殖漁排、筏式養殖浮球改造,支持建設深水抗風浪網箱200口以上,加快推進深遠海養殖裝備“寧德1號”試驗投產。提高食用菌工廠化生產、設施化栽培水平,推廣移動智慧菇房、光伏菇棚、立體層架式栽培等模式,推進珍稀特色菌類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設施花卉,全年新增高山冷涼花卉設施3.4萬平方米以上。

  4.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樹立大食物觀,念好“山海經”,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大食物供給體系,分領域制定實施方案,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積極開發竹筍、板栗、錐栗等綠色森林食品。推進“福海糧倉”建設,持續優化內灣網箱養殖布局,拓展深遠海、大水面、生態立體養殖、稻魚綜合種養等空間。

  5.加強糧食流通與儲備。落實1.5萬噸糧食新增儲備任務,推動全市縣級以上中心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全覆蓋。強化儲備和購銷領域監管。深化糧食產銷合作。支持市內企業到主產區建設糧食生產、加工、儲備基地,不斷提升完善糧食供應鏈。落實保供穩價措施,保持糧食市場總體平穩。

  (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1.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一般建設項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其他用地。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實行部門聯合開展補充耕地驗收評定和“市縣審核、省級復核、社會監督”機制,確保補充的耕地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產能不降。統籌實施土地綜合整治、生態修復等,拓展補充耕地途徑。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探索建立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機制。加大撂荒耕地復耕和利用力度。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全面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

  2.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提高建設標準,建設高標準農田5萬畝以上,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0.2萬畝以上,建成一批高標準“五化”(灌排化、機械化、生態化、田園化、數字化)農田,加強工程建后管護,積極推進農田設施災損保險試點。加強灌區管理,保障中型灌區正常運行,增強灌區灌溉供水保障能力。實施地力提升工程,推廣綠肥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等措施。

  3.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國家立項,深化閩東大水網建設專項行動,攻堅推進湖庫連通等引調水工程,持續完善閩江、賽江等重要江河防洪體系,推進閩東蘇區防洪防潮工程,開工上白石水利樞紐工程。加強田間地頭渠系與灌區骨干工程連接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強化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8.5萬畝以上,建設安全生態水系23.5公里以上,打造水土保持生態清潔小流域。推動漁港建設布局與規劃落地,推進現代化漁港、漁船通導裝備能力建設,提升漁船安全監管和突發應急處置能力。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4.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大力支持服務地方特色農副產品營銷、電子商務發展的冷鏈物流項目建設,加快多品類冷鏈物流配套設施和配送體系建設,優化肉類、果蔬、花卉、水產品冷鏈物流全品類服務。推進冷鏈物流企業及運輸車輛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加快培育一批冷鏈物流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加大冷鏈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在古田、福安國家級試點和柘榮、蕉城省級試點建設的基礎上,推動更多縣(市)開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鼓勵農產品商貿企業、冷鏈物流企業與農戶在產地合作建設冷藏保鮮庫。

  5.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開展新一輪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農業氣候區劃工作。加強氣象預警機制建設。強化山洪災害防治,加強旱澇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落實應急救災物資儲備。推進省、市級農作物病蟲疫情田間監測點建設,加強農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有效防治稻瘟病、草地貪夜蛾、紅火蟻等病蟲災害。加強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做好人獸共患病源頭防控。健全完善森林防火管理體系,持續推進松材線蟲病防控。深入實施沿海防護林工程,堅持“除、用、管”一體,全面完成互花米草清除,鞏固除治成果,開展生態修復提升,維護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安全。強化口岸檢疫和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范管理。強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

  (三)提升農業科技水平

  1.提升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深化產學研合作,提升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業科技創新專業聯盟建設水平,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加強科技攻關和技術服務,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落實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雙百”計劃,建設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主體。加強科技小院標準化建設和管理,示范推廣科技小院服務鄉村振興平臺。加強農業科學技術普及。

  2.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全面完成農業、林木種質資源普查,開展閩東特色優良種質資源選育、保護和利用。加快建設寧德市農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年內完成一期工程建設任務。加快水產、茶葉、食用菌、畜禽、蔬菜、中藥材等種業基地建設,配套建設種質資源圃(場)。打造高標準的農作物繁育基地,加快菌種科技園區、國家區域性良種(茶樹苗木)繁育基地、水產原良種場、畜禽核心育種場等建設。高水平建設海水養殖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福建省花鱸育種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大黃魚遺傳育種中心、東海水產研究所寧德創新研究院、福建省太子參資源開發利用企業重點實驗室等重大研發平臺,開展基礎性研究和前沿性育種技術攻關。推進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

  3.加強先進適用農機研發推廣。鼓勵本地特色的電機、新材料、新能源下游產業向農業機械制造轉型發展,加快福安市農機小微園建設及引企入駐,落實傳統產業改造設備投資獎補、改造項目融資及“技改貸款”等扶持政策,支持農機企業與省內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鼓勵科技創新、自主研發。開展農作物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行動,大力推廣適合我市丘陵山區和特色作物生產的小型機械、智能機械,發展無人機植保、軌道運輸、智能大棚等先進設備設施的應用,推進“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和數字農機試點建設。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和縣級對糧食生產機械的累加補助,鼓勵老舊農機報廢更新,開展水稻機收損失率監測和減損宣傳。

  4.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加快農業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化新技術新裝備推廣應用。依托福建“農業云131”信息綜合服務工程,加快全市農業數據的開發和利用,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實施智慧林業工程,建成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測、視頻監控、護林員網格巡查等為一體的監測感知體系。建成“智慧海洋”綜合管理和服務平臺,實現養殖、漁船、漁港管理、漁業服務等數據融合共享。推進漁船“寬帶入?!表椖?。

  5.加快發展生態低碳農業。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廣國標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秸稈綜合利用等新技術新模式,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升行動。推進柘榮、屏南省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生態農場。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完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提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深化河湖長制,科學實施農村河湖綜合整治。實施生物多樣性工程、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城鄉綠化和生態林工程,完成植樹造林13.5萬畝、森林撫育30萬畝、封山育林11萬畝以上。嚴格落實海洋伏季休漁制度。

  (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1.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抓好定期全面篩查和部門聯動預警,發揮“一鍵報貧”平臺作用,及時將易致貧返貧人口納入監測幫扶,落實好《寧德市防止返貧的精準救助方案》等政策措施,確?!傲惴地殹?。堅持“四個不摘”,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落實財政、金融、創業就業和消費幫扶等政策,在屏南、周寧、柘榮開展庭院經濟試點,建立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機制。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重點帶動脫貧戶和低收入群體增收。扎實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完善扶貧項目資產管理機制,用好鄉村振興(扶貧惠民)資金在線監管平臺,規范銜接資金等管理使用,發揮好聯農帶農作用。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

  2.統籌區域鄉村協同協調發展。落實好我市支持少數民族鄉村五條、老區基點行政村七條、海島振興九條等政策措施,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用地保障、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生態補償等傾斜支持力度,統籌規劃建設區域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設施,提升教育、健康、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鼓勵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加強試點示范引領,推行“跨村聯建、產業聯創”,持續深化鄉村振興試點建設,銜接推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在全力推進古田縣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的基礎上,力爭新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5個、示范村75個,串點連線成面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3.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開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發揮消費幫扶、以工代賑等政策作用,統籌用好鄉村公益崗位,幫助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勞致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范,做好特困人員認定,落實基本生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優化低保審核確認流程,確保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推進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適度擴大社會救助保障范圍,做到應救盡救。

  (五)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1.做大做強鄉村優勢特色產業。堅持“一縣一業”,深入實施“八個一”工程,持續打造一批特色產業百億強縣、十億強鎮、億元強村。深化優勢農業提效專項行動,重點推進大黃魚、紅茶、白茶、食用菌、油茶、蔬菜等優勢農業產業項目。推廣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和外海貝藻類吊養等新型生態養殖模式,加快蕉城區三都澳大黃魚產業園區建設,推進大黃魚文化主題博物館建設,持續舉辦大黃魚文化節,推動大黃魚產業從種苗、養殖到加工、品牌、市場全鏈條提升。加快茶樹品種結構調整和高標準生態茶園建設,重點推進福鼎國家現代農業(白茶)產業園、“三茶”融合創新園等項目建設,加強福鼎白茶、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等非遺技藝的傳承、保護和利用,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傳統菇棚、水果大棚升級改造。推動林業產業升級,建設商品用材林工程、竹業花卉與名特優經濟林工程、林產工業工程和森林旅游工程。推動閩東道地藥材綠色生產和柘榮太子參、福鼎梔子等優勢藥材品牌升級。

  2.加快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面推進“三產三新三鏈”融合發展,加快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規劃建設一批主導產業特色明顯的小微園,發展“小微園+電商”“小微園+直播帶貨”等模式,統一公共配套、展銷服務、物流配送,促進優勢農業全鏈條升級。持續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智能升級。扶持壯大預制菜產業,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鼓勵發展生物能源、生物醫藥、生物質材料等新興產業。改造提升產地、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工程。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全面建成百個金牌旅游村,支持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村、省級全域生態旅游小鎮,培育申報一批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持續提升“古村落+文創”“攝影+民宿”“茶葉+文化”“非遺+文創”等鄉村文旅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人走進農村。

  3.提升農業對臺對外合作水平。落深落細惠臺惠農政策,支持臺胞組建或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以蕉城、屏南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推廣縣和推廣基地為載體,加強臺灣農業“五新”推廣力度。進一步發揮霞浦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作用,加強與臺商、臺資經貿企業合作交流。深化寧臺基層交流。加強寧臺鄉建鄉創合作,支持引進臺灣建筑師、文創團隊參與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兩岸融合。鼓勵農業企業創建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推進國際認證認可、國際標準應用、自主品牌培育、貿易促進公共服務,提升出口農產品品質。搶抓“一帶一路”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機遇,用好優惠市場準入條件,擴大水產、茶葉、食用菌等優勢農產品出口。

  4.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支持農業企業、協會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加快制定大黃魚、茶葉、食用菌、太子參等領域地方標準,爭創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健全“一縣一節慶”農業品牌特色推廣機制,培育名特優新農產品2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6個、“兩品一標”26個以上。深化“0593寧德號”區域公用品牌運維,推動公共品牌與企業品牌互相促進。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進承諾達標合格證與一品一碼追溯并行,開展達標合格農產品“亮證”行動。打好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收官戰,推進突出問題專項整治。

  (六)拓展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1.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強化各項穩崗紓困政策落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穩崗傾斜力度,穩定農民工就業。開展農民工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實施農民素質提升行動,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農民對接產業轉移升級和企業用工需求,提升就業信息咨詢和發布、勞務對接、權益保護等服務。組織實施以工代賑項目,鼓勵增加生態管護、環衛保潔等鄉村公益性崗位,吸納符合條件的農民就業。

  2.促進農業經營增效。深入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深化省市縣三級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示范創建,新增縣級以上示范社、示范場180家以上,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推進“黨建引領村社共建”試點,建成一批立足當地產業優勢、聯農帶農成效明顯的為農服務綜合體。引導土地、林地、灘涂等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探索在農民自愿前提下,結合農田建設、土地整治,逐步解決細碎化問題。健全社會資本通過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的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防范制度,切實保障農民利益。

  3.依法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穩妥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構建產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開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三年提升計劃,統籌實施一批可持續的村財增收項目,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力爭今年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比例超過35%。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保障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合法權益。規范農村宅基地管理,加快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完善宅基地審批、規劃許可、質量安全、建筑風貌管控等聯動運行的聯審聯批機制。深化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試點建設,拓展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平臺建設,有序推進農村土地、閑置宅基地、農房資源流轉。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壽寧下黨鄉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建設。

  (七)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1.科學推進鄉村規劃實施。按照“多規合一”“陽光規劃”要求,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應編盡編,做好既有村莊規劃評估優化。推進鎮村規劃聯編和駐鎮村規劃師試點。推進以鄉鎮為單位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積極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優先保障農民居住、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空間和產業用地需求,制定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南。立足鄉土特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提升村莊風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樓亭廊“堆盆景”。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撤并村莊、搞大社區。落實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建設指引,在各縣(市、區)城區周邊鄉鎮試點建設“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村鎮。

  2.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晉級專項行動,有序推進村莊建設水平整體提升,標準版、提升版覆蓋率分別提高到60%、30%以上。加大村莊公共空間整治力度,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鞏固農村廁所問題摸排整改成果,改造升級一批老舊公廁,新改建農村衛生廁所800戶以上。以人口密集、水環境問題突出的中心村為重點,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新增9個鄉鎮全鎮域落實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機制。大力推廣農房建筑立面圖集,推動農戶自建房風貌管控納入鄉鎮建房審批管理,持續整治農村既有裸房1.15萬棟以上。開展美麗鄉村庭院、美麗鄉村微景觀、美麗鄉村小公園(小廣場)、美麗田園、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等鄉村“五個美麗”建設,新創建示范點8600個以上。持續開展“綠盈鄉村”建設活動,新創建“綠盈鄉村”85個。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互聯網+督查”平臺功能,健全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深化愛國衛生運動。

  3.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全年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90公里以上。完善建制村通客車長效機制,確保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力爭9個縣(市、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全部動工建設。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優化縣域電網網架結構,增強用電保障及服務能力。加強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因地制宜實施“電能替代”。推進農村通信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速推動5G網絡向鄉鎮及重點建制村延伸覆蓋。實施智慧廣電鄉村工程,推進基層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網絡標準化建設。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加快農村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升級。加強農村應急管理基礎能力建設,深入開展鄉村交通、消防、經營性自建房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治理攻堅。支持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推進213戶新增農村低收入群體的危房改造,基本完成農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建立全過程監管制度。

  4.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鞏固提升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加強縣域高中對口幫扶,支持縣域高中示范建設和達標晉級。加大鄉村教師培養力度,深入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提升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鄉村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做好農村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加強農村老幼病殘孕等重點人群醫療保障,最大程度維護好農村居民身體健康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拓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推進省級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提升工程。加強縣鄉村三級農村養老服務網絡建設,支持建設農村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開展互助孝老食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等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全年建設互助孝老食堂110個以上。實施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劃,加強農村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健全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

  (八)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

  1.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圍繞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健全鄉鎮黨委統一指揮和統籌協調機制。扎實開展“黨建聚力為民,共建美好家園”活動和基層黨支部“達標創星、晉位升級”活動,推動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持續開展市縣巡察,加強基層紀檢組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協同聯動,落實村級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備案管理、縣級組織部門談心談話等制度,強化對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全面培訓提升鄉鎮、村班子領導鄉村振興能力,對農村黨員分期分批開展集中培訓。通過設崗定責等方式,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2.提升鄉村自治能力。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對同級其他各類組織領導制度,完善農村重大事項、重要工作由黨組織討論決定工作機制。大力推廣村級黨組織“跨村聯建”模式,按照區域功能、特色產業打造鄉村黨建聯合體。健全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六要”群眾工作法等制度,加強和規范村規民約,推動周寧云門村、福鼎柏洋村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工作,積極探索議事協商新模式。健全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全面推行城鄉社區近鄰服務。積極構建布局合理、覆蓋廣泛的黨群服務中心體系,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組織、享受便利服務。推廣運用積分制、清單制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推進鄉村治理示范鎮、示范村創建,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建設。

  3.深化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繼續在鄉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等建設,發揮鄉鎮(街道)實踐所和村(社區)實踐站作用,全方位講好“寧德故事”。持續開展家庭家教家風宣傳活動,傳承弘揚閩東優良家風家訓,打造市級家風家訓基地。大力弘揚閩東紅色文化、畬族文化、海洋文化、廊橋文化、茶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積極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支持鄉村自辦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民族村寨保護。持續深化移風易俗,持續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4.加強法治鄉村和平安鄉村建設。深化法律進農村,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發揮“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作用,加大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力度。加強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鞏固“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成果,提高鄉村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水平。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加強基層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加強基層“1+6+N”法治服務矩陣建設。完善農村警務工作機制,發揮“一村一警務助理”作用。推進智能安防小區建設,織牢“平安家園·智能天網”防護網。推進農村掃黑除惡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農村賭博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村婦女兒童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楓橋經驗’在寧德,提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質效”專項活動。提升鄉村配備專職調解員比例,年內配備比例不低于15%。完善鄉鎮(街道)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

  三、工作保障

  1.壓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強化各級各有關部門特別是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抓鄉村振興責任。統籌開展實績考核,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情況作為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堅持和完善全市鄉村振興“一月一縣”現場推進機制,用好用活問題清單“過程+結果”管理模式。全面落實縣級黨員領導干部黨支部工作聯系點制度,健全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包鄉走村、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干部經常入戶走訪制度。加強工作作風建設,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推行干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調研的實踐鍛煉模式,推動年輕干部“四下基層”培養鍛煉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統籌解決好“三農”工作中兩難、多難問題,把握好工作時度效。在鄉村振興上率先探索實踐,形成原創性、引領性、標志性典型經驗。加強鄉村振興統計監測,深化糾治鄉村振興中的各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2.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壓實地方政府投入責任,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落實《寧德市關于貫徹落實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工作方案》《寧德市關于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的考核細則》,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加大各地專項債券支持鄉村振興公益性項目建設力度,推動金融機構增加農業農村現代化重點領域中長期信貸投放。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鼓勵將符合條件的項目打捆打包按規定由市場主體實施,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更多投向農業農村。積極爭創全國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推動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力爭全市涉農貸款余額增速達15%以上。依托省級政策性優惠貸款風險分擔資金池,擴大“鄉村振興貸”規模。引導涉農金融機構開展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延伸拓展“山?!毕盗挟a品。支持縣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建設,建立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健全農業保險產品體系,完善農業政策性保險和農業保險獎補政策,推動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創新“一縣一品”特色農險產品,鼓勵創新指數、價格、收入保險,探索“保險+期貨”模式。

  3.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健全完善駐村第一書記、科技特派員、鄉村振興指導員、金融助理員等“一書記三大員”工作機制,探索實施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制度。持續實施“十百千萬”專家服務鄉村振興行動,加強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和鄉村人才驛站的建設管理。大力實施“能人回引”行動,加大對鄉賢能人和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返鄉回鄉下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持續開展醫院對口支援,開展鄉村醫生規范化培訓、農村醫學專業訂單教育計劃。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抓好高素質農民培養。鼓勵鄉土人才、“寧德工匠”評選。實施“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支持鄉鎮事業單位在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時適當放寬崗位條件。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優惠政策及駐村科技特派員崗位聘任激勵措施。

  4.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研究制定年度全市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工作要點,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加強中心鎮市政、服務設施建設,推動霞浦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加強縣域統籌,建立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深入推進縣域農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同常住人口掛鉤、由常住地供給機制,落實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補政策。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建設,梯度配置縣鄉村公共資源,發展城鄉學校共同體、緊密型醫療衛生共同體、養老服務聯合體,推動縣域供電、供氣、電信、郵政等普遍服務類設施城鄉統籌建設和管護。

97资源网总站人人超碰,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亚洲色无码中文字幕伊人,欧美亚洲国产动漫综合第一